乳腺外科秉承“以患者利益为中心”的原则,竭诚为国内外乳腺疾病患者提供优质和高效的临床服务。乳腺外科在原发性乳腺癌的外科及综合治疗、家族遗传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依据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生物学特征,结合新的研究成果,为患者制定适宜的综合治疗方案,以获良好的治疗效果。
特色诊疗
乳腺癌早期诊断:结合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根据查体、乳腺彩超、乳腺钼靶等对患者进行乳腺癌的筛查。对可疑病变进行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根据穿刺活检病理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乳腺癌系统性综合治疗:综合考虑患者发病年龄、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等因素对患者进行系统评估,制定适宜的综合治疗方案,开展新辅助/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
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应用同位素示踪与探测技术,获取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并进行严格的病理学检查。对于前哨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可以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从而大幅减少发上肢淋巴水肿、疼痛、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此处改为:应用“亚甲蓝+荧光双示踪”与探测技术)
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根据肿瘤与乳房的情况评估保留乳房手术的可行性,术中根据快速冰冻病理确认肿瘤完全切除,保留乳房外观。与传统的乳房全切手术相比,保乳术后的乳腺癌患者有较高的生活质量、社会认知和良好心理状态。
乳房切除术后乳房再造:对于乳腺癌乳房全切和预防性乳房切除术患者,提供乳房切除术后即刻乳房再造的手术机会,重塑乳房外观,从生活、社会认知方面提高术后患者的自信。
家族遗传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开展BRCA1/2等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的检测;为高风险人群提供遗传咨询、乳腺癌发病风险评估以及推荐预防性干预手段;针对携带致病突变的乳腺癌患者开展个体化的手术治疗和辅助治疗。
乳房肿物微创旋切术:乳腺内可疑的小结节且无法空芯针穿刺活检者,可进行微创旋切术,根据术后病理决定后续处理方案,兼具诊断和治疗目的;对于相对较小的乳房肿物,经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良性病变且需要手术者,为追求美观,亦可采用微创旋切术。
乳房腔镜手术:某些部位的乳房良性乳腺肿物,体积偏大者,开放手术会留下皮肤瘢痕,影响美观,经穿刺病理确诊为良性病变需要手术,腔镜手术可兼具乳房外型的美观。
解云涛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家族遗传性肿瘤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常委。1986年武汉大学医学院本科毕业,1992年获武汉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硕士,2002年获瑞典皇家Karolinska医学院博士学位。2016年入选“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
专业特长:乳腺癌外科治疗和系统性综合治疗。尤擅长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 乳腺癌全切及I期重建手术;家族遗传性乳腺癌的遗传咨询,早期干预和个体化治疗。
学术贡献:长期致力于家族遗传性乳腺癌的研究和临床诊治。领导团队完成了国内最大宗的乳腺癌易感基因的检测,发现中国BRCA1和BRCA2突变健康携带者至70岁时乳腺癌的累积发病风险分别为37.9%和36.5%,是不携带突变健康女性风险的10倍,领导建立中国家族遗传性肿瘤基因突变数据库。发现 BRCA1/2 突变的中国乳腺癌患者发生对侧乳腺癌的风险显著高于非携带者;率先在国内开展BRCA1/2突变的高风险健康女性的双侧乳腺预防切除及I期重建。研究成果为建立中国家族遗传性乳腺癌治疗规范奠定了基础。自2005年以来,以责任作者的身份在JCO、Cancer Res、Ann Oncol等国际主流肿瘤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先后主持科技部十二.五支撑计划,国家人事部高层次回国人员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基金,NSFC与美国NIH合作基金等二十多项科研项目。
门诊楼5层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京ICP15061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