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院新闻 -> 媒体报道
医院新闻
赵元立 & 杨燕君:大爱至上 仁心仁术

导读 :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走进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中庭,空中悬挂着巨大的四条屏,异常醒目。尊重、博爱、卓越、精勤——这也是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一直秉承的核心价值观。在此次采访的神经外科主任赵元立教授以及护士长杨燕君的身上,就看到了这样的精神,他们医护之间彼此信任和支持,携手攻克难关,以宽博的胸怀温暖着每一位患者
关键词 : [北京大学, 国际医院, 携手, 支持, 信任]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走进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中庭,空中悬挂着巨大的四条屏,异常醒目。尊重、博爱、卓越、精勤——这也是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一直秉承的核心价值观。在此次采访的神经外科主任赵元立教授以及护士长杨燕君的身上,就看到了这样的精神,他们医护之间彼此信任和支持,携手攻克难关,以宽博的胸怀温暖着每一位患者。

创建于2014年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是一所年轻的医院。2015年,北大国际医院和天坛医院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于是,身为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的赵元立就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据神经疾病中心党支部书记路长宇介绍,在天坛医院技术骨干的带动和影响下,从第一年的300 台手术到第二年的1000台手术,第三年至今,每年完成2000台手术,并且获得了业界和患者的极大认可。 

其实,从2018年1月起,赵元立主任就与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工作多年的杨燕君护士长开始在同一个科室工作,二位共同见证了神经外科的快速发展。说起对彼此的第一印象,赵元立说:“短发、能干,像花木兰。”杨燕君说:“专业、耐心、特别敬业。”两人对医护关系有着共同的认知,即高质量的诊疗,离不开医护间的密切配合。在人们眼中,医生治病救人,实际上很多工作是由护理团队在完成,医护齐心协力,才能成功有效地救治病人。护士遵医嘱执行时,还可能根据病患情况查漏补缺。有时遇到急症病人,抢救工作特别考验医护的配合度,默契指数决定着医疗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赵元立特别强调:“在上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由于资源、人员的紧缺,护理人员们往往付出更多。”就在此刻,两位一起回忆了那段特殊的时光。

你在前方拼命抗疫,我在后方为你护航

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突然暴发,让大家始料未及。2月6日上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杨燕君接到护理部主任的电话,国家卫健委通知,紧急组建医疗队到鄂州去支援。杨燕君回忆:“时间相当紧迫,11点正式接到通知,3个小时后出发,于是,医院快速集结医疗物资,我们各自准备私人物品。因为我曾经参加过抗击非典,所以有一点点经验,在我报名援鄂的第二天就把行李箱打包好带到单位,做好了随叫随走的准备。我还特地搜索了鄂州,它距离武汉很近,车程15分钟,疫情相当严重。当时看新闻,当地已经开始招聘60岁以下的退休护士,说明急缺人手。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援鄂医疗队一共派去20名医护人员,其中,我们神经外科去了3名护士。” 

到了鄂州,杨燕君被分派到了鄂州市中心医院,它是鄂州市唯一的一所三级甲等医院,也是唯一指定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地方。“贵州援鄂医疗队比我们早去一个星期,他们入驻了RICU(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我们入驻了CCU(冠心病重症监护室)。经过对医院环境实地考察,我们才发现准备接管的CCU病房从物理环境到设备、流程等各方面比我们预期的要低。虽然做好了苦战的准备,但真的感觉非常困难,那也要坚持!我们与鄂州中心医院的医生护士一起重新建立CCU,他们负责申领物资以及科室间的沟通工作,还要为我们翻译方言,而我们则负责管理好病人。分工明确,合作默契,经过两周的实际工作总结,针对新冠肺炎病房工作的特点,我们护理工作梳理顺畅了,制定出了各班次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并且把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明细贴到护士站的墙上,大家到岗一目了然自己今天需要做什么工作。”

此次,新冠抗疫护理工作格外繁重,杨燕君在内的护理团队每人每周至少要排5~6天班,每个班次至少5小时。杨燕君解释:“我们也要考虑护理人员的身体状况,工作时间过长会导致抵抗力下降,更容易被感染,所以,5个小时一轮换已是极限。5个小时是指进入病房到离开病房时间,并不包括穿隔离服脱隔离服的时间。三级防护的隔离服从里到外有三层,穿脱防护服以及准备的时间加起来有一个多小时,等于6小时工作时间。由于隔离服全身被汗浸湿,到了住所,还要赶紧把衣服清洗,因为我们没有带太多换洗衣服,二三月的鄂州还相当湿冷,衣服很难晾干,好在鄂州市政府特别贴心地为

我们提供了电暖炉,能够烘烤衣服。要知道,新冠病毒在56度高温下,半个小时死亡,这样的电暖炉也为我们提供了一道安全的屏障。”

在杨燕君所在的CCU,有8张病床,收治的均为危重病人,有一些是经口气管插管的呼吸机辅助通气的病人,有一些是佩戴无创呼吸机的病人,他们可能随时有生命危险。杨燕君说:“我们不仅要全力救治,还不能让病人躺在污秽之中,那样很不人道,要让病人有尊严地活着。”于是,杨燕君会在每一次当班期间,与同事们一起做着许多护理工作,给病人翻身扣背吸痰、处理病人的大小便,给病人擦洗身体,换上干净衣服,还要清洁卫生、搬运液体、搬运巨大的氧气罐……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秦宇红在他的《抗疫日记》中这样评价杨燕君:“护士长总是冲在一线,我在巡视患者调试呼吸机时,发现护士长拿湿巾和温水在为几个插管的患者逐个地擦洗清洁, 她那么细致、认真、温柔,一丝不苟!虽然患者处于镇静状态,但她像是在抚慰一个个熟睡的襁褓中的婴儿!” 

在前方,杨燕君护士长靠着一股子信念拼命抗疫,在后方,神经外科赵元立主任给予莫大的支持和关怀。杨燕君说:“我们前后方几乎每天都要沟通,主任一次次问我们缺什么,还给我们快递口罩、小火锅等物资,他也想来前线,但是后方离不开他。我记得特别清楚,由于长时间高压工作,感觉心理和体力快要崩溃时,收到主任的微信:‘尽量保证休息,好好吃饭,现在的困境只能咬牙挺住。要是有机会我一定争取也到一线去和你们并肩作战。’在主任的叮嘱下,我们咬紧牙关,往前冲!我们想着冲过去就是胜利。”是的,他们做到了,在湖北鄂州奋战55天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援鄂医疗队20名白衣战士平安凯旋。

有一种责任叫坚守,有一种品德叫仁心

疫情面前,全国各地抽派医护人员驰援湖北,逆向前行。疫情之外,大夫争分夺秒地抢救危重症病人,与死神赛跑。疫情发生时,留守后方的神经外科主任赵元立教授肩上的担子同样千斤。他告诉我们:“虽说北京不像武汉那么紧迫,但是气氛也是非常凝重,因为当时并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能控制住,毕竟医院是相对比较危险的地方,整个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我们日常工作照样在推进,唯一的变化就是外地病人少了,不过,一旦有进神经外科的病人,基本都是病情非常严重的。由于危重病人多,实际上,从医疗质量或者医疗强度来说,可能比原来还要更重视。我们比平时更加小心谨慎,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力求保证病人有一个最好的治疗效果。”

2020年春节期间,神经外科收治急诊病人多达30余例,完成急诊手术21台。其中一例发生在除夕晚8点,一位63岁的女性患者突发头疼,失去意识,深度昏迷,有随时呼吸心跳骤停的可能,赵元立主任果断指示“开启脑卒中绿色通道,急诊手术治疗”,快速将患者送入手术间,为病人实施小脑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与死神经过生死搏斗,最终在零点时分赢了。 

用赵元立的话说,越是在困难、特殊时期,越要牢记医务人员的使命。“我们一方面要保证神经外科一如既往的高水平医疗服务,同时要特别关注疫情防控,不能耽误任何一个神经外科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在当时,每一个稍微体温高一点的病人来医院,我们都如临大敌一般。其实本来神经外科很多病人就会有点发烧症状,有可能脑内出血导致发热,也可能出现中枢性高热,就是体温调节中枢出了问题,或者有的病人受伤后细菌感染而发热,我们一律按照疑似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标准去操作。不管是不是,首先隔离,如果遇到既是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又必须做手术的情况,我们会在负压手术室内进行。负压手术室,顾名思义,手术间的气压比手术间外的气压低,有独立出入口,入口处设有准备室作为缓冲区。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产生的飞沫或气溶胶可以被高效过滤器过滤,并通过空气净化系统消毒,避免播散到手术间外。被患者接触过的手术器械、被血液或其他体液污染的医疗废物也会单独处理。” 

赵元立表示,仁术是医生的根本,要知道,神经外科是医学中最年轻同时也是最复杂的一门学科,由于脑功能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对神经外科医生的要求颇高。赵元立总结了几点:一要专业过硬,知识丰富;二要手术准确,操作精细;三要不断进取,努力钻研。这几点也是他对自己的一贯要求。有着20多年临床实战经验的赵元立,始终走在学科前沿,对推动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最大程度地消除病变,最大程度地保护功能”是赵元立坚持的理念。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赵元立主刀,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麻醉科、神经内科电生理监测团队合作完成一例唤醒开颅显微镜下切除语言功能区复发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手术。这个手术的优势就是:既使患者的病变得到了比较好的切除,还确保了患者的语言功能和良好的生存质量。

除了仁术,仁心更是医生必备的品德。听说过一个比喻,神经外科手术是超高难度,属于外科中的王冠级别,那么小儿神经外科就相当于王冠上的钻石,难上加难。因为儿童颅骨稚嫩,正在生长发育时期,手术材料都与成人不同。为了让儿童患者能够好好度过艰难的治疗期,赵元立还给孩子们买了抓娃娃机,用来奖励做手术听话的孩子。赵元立解释说:“我们医院始终提倡人性化,治病救人的地方,应该是有人情味的。对待病人,要有求必应,不是指一定能治疗好,是指病人提出的需求,尽量满足。说实话,生病已经让人很痛苦,有些人千里迢迢来北京看病,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那么在其他方面,医护人员尽量提供一些便利,给予一些安慰。”

此外,在制定手术方案时,赵元立会考虑周全,在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也替患者考虑经济因素。“在这里,软件硬件条件都是国内一流的,原来有病人听到‘国际医院’这几个字,以为收费肯定很贵,就不敢来了。后来北京和一些外地的医保已经把北大国际医院纳入定点医院名录,这样病人的费用也就不是问题了。”如果遇上有特别困难的患者,还会帮助患者与红十字基金会等申请一部分资助。对于偏远地区的患者,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还多次开展医疗帮扶和义诊活动。赵元立在9月16日就去到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开展义诊、教学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等工作。 

在采访结束前,赵元立和杨燕君都表示,医护人员最应该给予病人的是爱和希望,也希望病人对医护人员给予理解,共同携手,创造生命的奇迹。

既要传承 也要超越

Q=《北京青年》周刊

Z= 赵元立

Y= 杨燕君

NO.1 Q 我们的国家发展到今天,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你是怎样见证的?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Z 我是七十年代生人,也是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确实看到我们国家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发展 ,每个家庭每个人也有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看到现在整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让我们感到自豪。 

Y 我也是七十年代生人,从我小时候所居住的院子印象到我现在居住条件的改变,一步步印证了我们国家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转变。

NO.2 Q 说一件在你记忆中,你与祖国息息相关的、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Y 1990年,在我上中学时,曾经来北京看过一次升国旗仪式,我半夜从永定门步行至天安门,人很多,虽然没能站在最前排,但是当国旗升起来,到了上空的那一刻,我热泪盈眶。 

Z 看来岁数大了就容易怀旧,给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在1984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的庆典上,我作为学生,在游行方阵中举着气球。后来在1994年,我又参加了国庆庆典,在天安门广场上跳大头娃娃舞蹈,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经历。

NO.3 Q 2020年,你要送给祖国什么祝福?

Z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临近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经过半年时间,我们国家的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大家逐渐恢复昔日的生活。所以,我们还是祝愿祖国平安、人民健康。 

Y 是的,希望祖国平平安安。

NO.4 Q “祖国”这两个字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Z 祖国就是自己的母亲之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们见证着新中国的辉煌,也希望把很多美好的东西传承下去。 

Y 祖国是我愿意生活一辈子的地方。

NO.5 Q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都是追梦人,那你的中国梦是什么?

Y 从我的职业来讲,我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好护士,让患者想起我时,心里头会感觉一暖。 

Z 作为医生,我们当然希望治疗尽可能多的病人,让那些不治之症能够治愈,或者说让更多家庭能够重新拥有欢笑。

NO.6 Q 作为新时代的“追梦人”,你是怎样理解“追梦”的?

Z 追梦,我认为就是实现自己的理想,不管是现在、过去还是将来,一代推动一代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样人类社会才不断地进步。 

Y 追梦对我来说,就是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认认真真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NO.7 Q 在“追梦”的道路上你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Z 在追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挫折,就像爬山一样,努力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头。难忘的经历有很多,比如说考上好大学、毕业找到好工作,再比如顺利完成一例高难度的手术,病人术后恢复得很好,一切都是值得纪念的。 

Y 父母对我的教育永世难忘,现在,我每做好一件事时,都觉得他们在另一个世界看到的话,也会替我高兴。

NO.8 Q 在你追梦的过程中,你认为激励你的是什么?是什么让你走向成功的?

Y 激励我的还是父母从小对我的教诲,小时候,我家里墙上贴着我爸爸的很多奖状,这点对我影响很大。我没觉得自己有多成功,只是做好自己,把父母教给我的都实践出来,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我就感觉挺满意的。 

Z 除了父母,激励我的就是榜样的力量,我会经常读名人自传,尤其是革命先烈成功的经历,他们就是我们的榜样。

NO.9 Q 面对追梦道路上的困难,你是怎样应对挑战的?

Z 一方面我们要沿着前辈的脚步继续前进,另一方面我们一定要超越他们,因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有一代人比一代人更强,才有更美好的未来。比如说我们的前辈们手术技术已经很精湛,可我们也不能止步于此,要钻研新技术让手术更加精准高效。

NO.10 Q 当你认为自己取得成功时,你对荣誉感和自豪感如何体会?

Z 如果把事情做好,内心会有一种愉悦,这可能就是成就感和自豪感吧,这也会形成一种自我激励,是一种良性循环。

本文转自北京青年周刊

文 周樱

编辑 韩哈哈

摄影 解飞

图片编辑 刘艺琳

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生命园路1号  邮编:102206  总机电话:010-69006666  客服电话:010-69006900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京ICP1506197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954号